什么是stem教育

什么是stem教育

网站地址:

收录时间:

浏览次数: 10

所属栏目: Scratch资源

  • 网站介绍
  • 相关推荐
  • 相关资讯

未标题-1.jpg

(广告)   马叔的淘宝店:奇乐多媒体  

STEM 教育是一种融合科学(Science)、技术(Technology)、工程(Engineering)和数学(Mathematics)多学科的教育理念和模式,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,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:

起源与发展


  • STEM 教育起源于美国。20 世纪 80 年代,美国为了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,开始强调科学、数学等学科教育的重要性。1986 年,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发布《本科的科学、数学和工程教育》报告,首次明确提出将科学、数学、工程和技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育,STEM 教育理念初步形成。2009 年,奥巴马政府推出 “教育创新运动”,大力推动 STEM 教育发展,将其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。此后,STEM 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。

教育目标


  • 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:打破学科界限,让学生能够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,例如在设计一个环保机器人时,学生需要运用物理知识理解机械原理,运用计算机编程知识来控制机器人行动,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构建等。

  • 提升实践创新能力:鼓励学生通过动手实践、项目探究等方式,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,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。如学生在参与 “智能城市交通系统” 项目时,通过设计和搭建模型,提出创新性的交通优化方案。

  • 增强问题解决能力:引导学生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,学会分析问题、提出假设、设计方案并验证结果,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比如在处理水资源污染问题时,学生要通过调查分析污染原因,运用科学和工程方法设计净化方案。

  • 培养科技素养和全球视野: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动态和前沿成果,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科技素养,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团队合作精神,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。

教学特点


  • 跨学科融合:课程设计围绕真实世界的问题或项目展开,将科学、技术、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知识有机融合。例如在 “设计可持续能源住宅” 项目中,学生既要运用科学知识理解能源原理,又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结构计算,还要运用技术和工程知识进行设计和建造。

  • 强调实践与体验: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体验,通过实验、制作、编程等活动,让学生在做中学。如在学习电路知识时,学生亲自搭建电路,观察现象,理解原理。

  • 以学生为中心:教学过程中,学生是主体,教师是引导者。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,设计教学活动,鼓励学生自主探究、合作学习。比如在 “植物生长实验” 中,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,观察记录数据,分析结果。

  • 注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:鼓励学生质疑、提问,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,提出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。如在讨论 “如何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” 时,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创新想法并进行论证。

实施方式


  • 项目式学习: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长期的项目,如设计和制作一个小型风力发电装置,从研究风力原理、设计结构、选择材料到制作和测试,全过程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。

  • 问题解决学习:教师提出真实生活中的问题,如 “如何解决校园内的垃圾问题”,学生运用 STEM 知识和方法,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。

  • 探究式学习:学生针对感兴趣的科学或工程问题进行自主探究,如探究 “不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”,通过实验、观察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。


STEM 教育对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,正在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。